文旅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旅资讯

许昌:“交通+旅游”深度融合

时间 :2023-12-14 17:44   作者:许昌晨报   阅读次数:

一路坦途,一路风景。随着“交通+旅游”深度融合,一些设施完备、风景迷人的旅游公路,让更多人出发“在路上”……它们或处于山区,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或处于平原花海,串起一路斑斓,带你看遍许昌的四季风光。

为加快推进旅游公路建设,打造旅游公路品牌,许昌市出台了《许昌市加快推进旅游公路建设实施方案(2023—2030年)》。

风景在路上 不妨去看看

旅游发展的要素很多,公路是不可缺少的硬件基础。良好的公路可以让各个旅游景区穿点成线、聚点成片,大幅提升旅游的体验。

12月8日,天气晴朗,记者来到襄城县首山“彩虹路”,感受冬日里别样的风景。

首山“彩虹路”环山而建,得名于道路中间的红、黄、蓝三色带,顺着地势起伏,时而冲上高岗,时而进入山沟。

襄城县交通运输局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襄城县按照“一叶一花一古寺,一山一水一千年”的规划开发全域旅游,修建了首山公园、首山山门、文峰塔等景点。

首山“彩虹路”的修建,把这些星罗棋布的景点串联了起来。游客驾车行驶在首山“彩虹路”上,既能饱览优美的自然风光,又能领略多彩的人文风韵。

除了首山“彩虹路”,鸠神旅游通道也是别有一番风格。鸠神旅游通道是禹州市为促进西部山区发展、方便沿途群众出行而兴建的一条旅游公路,位于山岭之上,沿途尽是错落有致的山区景观。

鸠神旅游通道南段有神垕古镇,中段有华夏植物群地质公园,北段有张家庄红叶谷、大鸿寨等景区,是名副其实的“红叶专线”。

“花都一号”公路是一条全长160公里的乡村旅游公路,以花溪大道、花海大道、花博大道为重点,以花木生态为核心,融合乡村旅游、文化休闲、养生度假等旅游元素,让游客畅游“平原花海”。

一条条旅游公路将许昌变成了没有边界、没有围墙的开放式景区。“一路上,我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这本身就是一幅富有诗意的画卷。”游客李涛说,他喜欢自驾游,通过串联城乡的旅游公路,欣赏秀美的自然风光,领略不一样的民俗风貌。

近年来,国家对“交旅融合”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提到,“合理规划建设环城市休闲度假带,推进绿道、骑行道、游憩道、郊野公园等建设”“加快建设国家旅游风景道、旅游主题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驿站,推动地方政府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建立平台,合力打造主题旅游列车,推进旅游和交通融合发展。”

特别是旅游公路、乡村道路的改变,使旅游与交通的关系正在变得日益密切。过去的公路和其他服务设施只是满足交通出行的一个基本服务诉求,现在却是把它作为旅游产品来打造了。

全域旅游时代 拓展旅游边界

近年来,国家对“交旅融合”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提到,“合理规划建设环城市休闲度假带,推进绿道、骑行道、游憩道、郊野公园等建设”“加快建设国家旅游风景道、旅游主题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驿站,推动地方政府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建立平台,合力打造主题旅游列车,推进旅游和交通融合发展。”

特别是旅游公路、乡村道路的改变,使旅游与交通的关系正在变得日益密切。过去的公路和其他服务设施只是满足交通出行的一个基本服务诉求,现在却是把它作为旅游产品来打造了。

《许昌市加快推进旅游公路建设实施方案(2023—2030年)》的出台,则是用前瞻性与全局性的眼光科学组织线路,设计一批自身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旅游线路。

如加快推进G234线郑许界至禹州东环段改建工程、S319线蒋庄至范家段路面改造工程、禹州市014乡道范门村至禹汝界等项目建设,打造鄢陵“花都一号”公路、禹州鸠神旅游“红叶专线”、襄城县雷洞村旅游道路等精品线路。

《许昌市加快推进旅游公路建设实施方案(2023—2030年)》还提到,到2025年年底,建成禹州S231线大鸿寨段、鄢陵“花都一号”公路、襄城县雷洞村旅游道路等精品旅游公路示范路,建成配套的高品质游客驿站,构筑380公里以上“通景、链景、融景”的旅游公路,基本形成贯通许昌全域“快进慢游深体验”的旅游公路网络,打造“花都一号”“钧都一号”“紫云山一号”旅游公路品牌,与许昌市三国文化、花木文化、钧瓷文化、紫云山文化以及乡村旅游品牌相结合,形成许昌特色精品旅游线路。

到2030年,许昌市旅游公路服务功能将更加完善,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信息化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公路交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加快形成,旅游公路成为交通强市和文化强市的重要支撑。

做好“交旅融合” 高质量提升服务水平

在公路设施中,服务区也成为“交旅融合”的一大亮点,突破了以往传统服务区的一般服务功能,高质量提升服务水平。

那么,如何搞好旅游公路建设,最大限度地提升体验感?

《许昌市加快推进旅游公路建设实施方案(2023—2030年)》中提到,在景点周边、重要交通节点等位置,积极推进旅游公路沿线公路客运站和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建设,在旅游公路沿线因地制宜设置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宣传中心、游客驿站、观景台等服务设施,为旅客提供集散、如厕、餐饮、加油、充电、购物等服务。

依托景区景点、山水生态区、户外运动区、乡村旅游区、休闲农业区等,推动可进入性良好、知名度高的景区建设不同类型、不同档次、主题突出的汽车自驾运动营地。引导自驾游营地设计建设汽车租赁中心、游客服务中心、休闲娱乐项目、展示销售区和餐饮住宿、水电补给等配套设施,打造具备集聚效应和示范效应的营地服务综合体。

充分考虑地理条件和水资源承载能力,因地制宜选择绿化方式,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在景区、旅游小镇、乡村旅游点等规划建设自行车道、步行道等旅游绿道,形成覆盖主要旅游乡镇和景区的绿道系统。

按照“政府引导、部门协同、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立旅游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对旅游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的荒山、荒坡、荒地和季节性河渠沟塘,系统推进治理修复。

对旅游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的村庄,因地制宜推进风貌管理,在道路两侧配套建设必要的绿化、美化、人文等景观设施,形成路村相宜、景村相融,传统与现代和谐共处的美丽乡村画卷。

我们相信,随着旅游公路建设的推进、社会理念的不断转变,“交旅融合”产品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也会给社会发展带来无尽的新动能,从而改变固有的旅游观念与旅游发展版图,让“旅游+”产品更为丰富。(记者:张铮)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