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作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新闻 >  艺术创作

坚持与收获——许昌市第八届戏剧大赛述评

时间 :2020-09-27 08:16   作者:马炎心 段建伟   阅读次数:

由许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许昌市东城区管委会主办,许昌市戏曲艺术发展中心、许昌市戏剧家协会承办,禹州市金鼎钧窑有限公司协办的“金鼎杯”许昌市第八届戏剧大赛于9月3日开始,11日胜利闭幕。来自全市各县、市和市直专业戏剧院团的9台剧目,在许昌主会场和长葛、鄢陵、襄城、禹州四个分会场参加角逐,演出剧种包括豫剧、曲剧、越调,可谓好戏连台,佳作迭出,显示了我市戏剧创作持续发展的势头和实力,展示了全市戏剧队伍的崭新风貌,受到广大观众和领导、专家的一致好评。

许昌市戏剧大赛始于1988年,原计划两年一届,可在1990年第二届之后,一度中断至1999年得以恢复,此后又中断9年,到2008年12月举办第四届并定为三年一届,坚持至今。许昌戏曲发展历史悠久,成绩辉煌,剧目丰富,名家辈出。豫剧《白莲花》《人欢马叫》《倒霉大叔的婚事》,越调《白奶奶醉酒》《卖箩筐》,曲剧《逼婚》《无名草》等经典剧目和桑振君、毛爱莲、任宏恩等名家在全省、全国具有广泛而重要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型剧目曾17次进京汇报演出并多次代表河南参加全国重大戏剧赛事与活动,有20多部剧目被拍成电影、电视或参加国际艺术交流,在河南和中国戏曲史上创造了多个第一,为祖国的戏曲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18年11月被正式命名为首批“河南省戏曲之乡”。许昌之所以32年来始终坚持,甚至在遭遇挫折和困难的情况下仍坚持举办全市性戏剧大赛,目的就是不断推动和促进全市戏剧事业的健康发展,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把戏曲之乡这块闪光的牌子擦得更亮,在为社会主义和人民服务的道路上走得更坚实,更有成效。

与往届大赛相比,许昌市第八届戏剧大赛有三个突出特点。

首先是新创剧目尤其是现代剧目多,题材新颖。

以往的参赛剧目中,移植剧目特别是古装剧目占比较大,且移植剧目大多原封照搬。这次参赛的9个剧目中新创的占8个,现代剧目占7个。豫剧《驻村第一书记》《五彩情》《柿子红了》《撼天情》,曲剧《百花谷》,越调《生日泪》《丑娘》均为我市近几年新创现代剧目,豫剧《少年甘罗》为新创古装剧目。豫剧《黄鹤楼》则是经过加工整理的传统剧目。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倡导现代戏创作演出以来,许昌的现代戏创作势头强劲,佳作不断。1965年在中南区戏曲观摩汇演大会上,共有5省19个剧种44个戏曲表演团体的49个现代剧目参演,河南的11个剧目中有4个即豫剧《人欢马叫》《一棵树苗》,曲剧《一笔贷款》,越调《斗书场》是许昌创作的,加之此前已拍成电影的越调《卖箩筐》《夫妻俩》,许昌的现代戏创作全国瞩目,并因此被时任中南局领导誉为“许昌出人出戏,可谓戏曲之乡”。由于长期坚持和成绩突出,1990年在济南召开的全国现代戏年会上,许昌市豫剧团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编演现代戏卓有成效”的15个院团之一。

现代戏的最大特点是紧跟时代与形势,及时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直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驻村第一书记》《五彩情》《百花谷》《柿子红了》直接取材于当前全国如火如荼开展的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主人公均为战斗在第一线的驻村第一书记和基层干部,体现出文艺工作者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的情怀与责任,以戏曲文化的形式为脱贫攻坚助力,为乡村振兴添彩。《撼天情》《丑娘》《生日泪》则以孝善和廉政为题材,浓墨重彩地展现母女情深、母爱无疆的真挚情感和孝善为先的中华传统美德,具有极强的教育、认识和审美作用。这些现代剧目敢于直面现实,从不同角度真实而又准确地反映了新时代的新生活、新思想、新道德,塑造了一批血肉丰满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

《少年甘罗》取材于流传广泛的传说故事,根植于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展露了中原历史的丰厚底蕴,塑造了名人圣贤的艺术形象,不仅释放出黄河文化的灿烂之光,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歌颂和褒扬。

其次是剧目质量明显提高,各具特色。

现实题材创作是戏剧创作中的难点,尤其是人们戏称的“任务戏”“英模戏”,更是难中之难。因为任何题材与类型的戏剧都是以塑造鲜活人物形象为目的,所谓鲜活是指人物形象要有血有肉,有真实情感的反应。将真人真事改编为戏剧,看似容易其实非也,特别是以“无奇不传”为理念的古典戏曲并未给今人留下多少描写真人真事的经验,如果将英模事迹照搬到舞台上难免会陷入“文件戏”和“应景戏”的泥淖,过度虚构或刻意拔高又有与真人真事不符之嫌,这两种方法均有可能导致英模形象失真,使戏剧的主题表达大打折扣。而这次参赛的7部现代戏,《驻村第一书记》和《撼天情》都以巧妙构思和生花妙笔为当代戏剧人物画廊增添了耀眼的光彩。

许昌市戏曲艺术发展中心演出的豫剧《驻村第一书记》(编剧齐飞(执笔)、李古娥、郭克柱,导演王香云、黄力杨)是以河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原副巡视员吴树兰为原型创作的。与众多扶贫戏相比,该剧舞台展现新颖,事件脉络清晰,人物形象丰满,政治站位高远,艺术感染力强。全剧生动地诠释了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讴歌了剧中主人公吴玉兰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追求和境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宗旨与传统。编剧通过精心选材,为主人公设置具有感染力的戏剧动作,深入开掘人物的情感世界、独特个性,以生活细节和喜剧元素来刻画富有生活质感的英模形象,在艺术上呈现出主题的时代性、题材的典型性、叙事的逻辑性和舞台的诗意性,是反映党中央精准扶贫和富民强国战略这一时代主旋律的大作、力作。

许昌桑派艺术中心演出的《撼天情》(编剧齐飞,导演李杰),演绎的是一个真实生动的故事。24岁的农家女张文亚的母亲患肝硬化晚期,她与母亲配型成功,决定割肝救母而遭到母亲的坚决反对。剧中人物张亚文报定“母亲给我生命,我要为你续命”的信念,以与母同死跪求母亲最终同意换肝,取得圆满成功。这个戏没有广阔的背景,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没有尖锐的矛盾对立,剧情主要围绕女儿割不割、母亲要不要、家人愿不愿展开,戏剧冲突的构建和展现难度很大。主创人员通过“乡音乡情”“骨肉亲情”“至诚深情”“天若有情”“挚爱真情”的设置,用如诗如歌的语言,行云流水般的音乐,清耳悦心、沁人肺腑的演唱,汇成一曲撼天动地的人间大爱之歌,让观众如闻天籁之音,不仅受到深邃的思想伦理教育,也获得了高雅的艺术享受,堪称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艺术精品。

襄城县越调剧团演出的越调《生日泪》(编剧褚玉闽、谢梦涵,导演王香云、郭庆璋)是一部反腐倡廉的诛心之作。该剧以副县长潘志强在监狱中过生日和老母亲生日宴上罪行败露,受到党纪国法严惩这一独特的角度,运用时空交错的艺术手法,痛心地讲述了一个颇有前途的党员领导干部因收受建筑商的贿赂而导致桥梁垮塌,造成重大翻车事故而沦为阶下囚的故事。深刻揭示了因腐败而造成的家庭不幸(女儿学业中断,妻子神经失常,母亲哭瞎双眼)和社会悲剧(十八名无辜百姓摔伤致残),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冲击力、震撼力和影响力,让观众尤其与潘志强有类似地位、经历的各级领导干部在潸然泪下的同时,进行深深的思考,从而增强底线意识和危机感、责任感。剧中有两个细节颇值得称道:一是食香菜与梅豆花的比较;二是狱中潘志强与拉其下水的蔡包的对白,是良药,是警示,也是有力的劝诫!

许昌市戏曲艺术发展中心演出的曲剧《百花谷》(编剧王亚非、李会峰,导演黄力杨)和越调《丑娘》(编剧邹德旺,导演黄力杨、郭庆璋),鄢陵豫剧二团演出的《五彩情》(编剧王留庆,导演孙志成)和禹州市豫剧团演出的《柿子红了》(编剧孔凡燕,导演王香云)也都是比较成功的现代剧目,在主题提炼、剧情设置、人物关系编织、导演二度创作、舞台艺术展现等方面均有可圈可点之处,有良好的演出效果和很强的教育意义。

鄢陵县豫剧一团演出的《少年甘罗》(编剧冯振庭,改编马炎心、贾凤翔,导演黄力杨)是本次大赛中仅有的一部新编古装剧。甘罗十二为上卿的故事史书上有简要记载,民间有丰富的传说。作为一个励志典型,甘罗的传说在中原群众中有广泛的影响,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立志成才,为国建功立业,是中原历史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将这一故事搬上舞台,让其立体地、活生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无疑是成功的。剧中小甘罗年少志高、聪慧活泼,秦王重才、用才,吕不韦惜才、育才都给观众留下极深的印象。将仅数十字的历史记载和内容相互抵牾的民间传说改编成一部大戏,作者在主题开掘、人物增减、情节改造和语言表达上是很显功力的。如春姐与甘罗的特殊关系,赵王对甘罗的恐吓刁难,甘茂之死造成的感情冲击以及甘罗玩蛐蛐和故意气赵国君臣的细节处理都对剧情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长葛市豫剧团对传统剧目《黄鹤楼》(文本整理、导演石磊)的加工整理也很值得称道。许昌市戏曲的发展,一直恪守新编现代戏、古典戏和加工整理传统戏“三并举”的原则,传统剧目的加工整理曾取得过优异成绩。豫剧《白莲花》、越调《白奶奶醉酒》、曲剧《花庭会》及其它桑派、毛派代表剧目都是加工整理传统剧目的佳作。新中国成立70年的戏曲改革经验证明,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对于戏曲剧种的保护和发展意义重大,不少传统剧目都是剧种的根、剧种的魂,没有对传统剧目的有效整理和改编,就谈不上戏曲事业的传承和发展。豫剧《黄鹤楼》无论在文本结构、声腔风格定位、剧情呈现、表演形式上都在继承传统和创新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令人耳目一新,叹为观止。该剧一反豫剧“看戏看旦儿”的欣赏习惯,清一色的男角,阳刚生猛,性格各异,活灵活现;表演上基本一唱到底,极少有白;在声腔上打破传统豫剧“二八板”上下句的呆板唱法,并对豫剧沙河调“楼中楼”“搬板凳”等垛唱手法进行了艺术处理,听起来十分活泼潇洒,悦耳新颖。为塑造周瑜狂傲自负、刚愎自用的性格,对“翎子功”“盘楼”“窜桌”“二起倒挂”和“咬牙功”等绝活加工提高,显得很有看点。地处沙河调流域的长葛市豫剧团对《黄鹤楼》的整理,不仅能给人们带来审美享受,而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体现了中原群族众多的文化信息。作为一种探索,值得认真探讨。

三是艺术表演团体尤其县(市)级剧团实力增强,势头良好。

因众所周知的原因,许昌市各级艺术表演团体曾一度生存困难,在省市大赛中因缺乏新剧目弃权或以旧剧参赛的现象时常发生。这次所有参赛单位都拿出了新创或加工整理剧目参加,是十分可喜的,标志着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的实力有所增强,且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追溯历史,许昌市县市级剧团除鄢陵县豫剧二团外,其它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有的超过200年,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曾创造过自己的辉煌。最早恢复的是禹州市豫剧团,该团自1990年代以来,曾两次进京演出,同时相继创作生产了《少年英魂》《青山情》《颍河骄子》《神器》《仁昌药号》《梨花寨》《后汉风云》等优秀剧目,多次荣获省市级赛事大奖,这次又新创作排演了《柿子红了》参赛,整体实力十分强劲。鄢陵县豫剧团是有名的板车剧团,不仅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享誉全国,而且在剧目创作上也很有成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把关》《一把嫁接刀》《育林颂》《闯关》《新兵》都曾在省地级大赛中榜上有名。1990年代后更是佳作连连,《窝边草》《背儿媳》《唐睢使秦》曾代表许昌市连续参加河南省第四、五、六届戏剧大赛,此后陷入低谷多年。这次大赛,该县两个团分别以新创剧目《少年甘罗》《五彩情》参加,决心以“板车精神”推进剧目创作和剧团的振兴。襄城县越调剧团曾一度停演,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不仅恢复正常演出,还相继推出《守望》《智审荀俯案》和《生日泪》等有较大影响的新剧目,有的进京演出,有的在河南省黄河戏剧节上荣获金奖。长葛市豫剧团曾在市七届戏剧大赛中弃权,这次剧团经过重新整合,邀请著名剧作家、导演石磊先生加盟精心加工整理传统戏《黄鹤楼》,以崭新的阵容和风貌参赛,受到观众的赞扬和专家的肯定。

县(市)级剧团在积极生产新剧目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编、导、演人才。襄城县越调剧团的编剧褚玉闽、谢梦涵,禹州市豫剧团的导演孙志成,都是近年来涌现出的本土编导。长葛市豫剧团饰演周瑜的何峰,基本功扎实,扮相英俊,嗓音纯净高亢,唱念做俱佳,将周瑜这一年轻的吴军统帅狂傲、精明、自负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鄢陵豫剧一团甘罗的饰演者郑庆茹,虽年逾不惑,但嗓音清脆亮丽,扮相俊美可爱,将一个12岁的少年英才在不同场合表现出的才气、灵气、底气、淘气拿捏得十分到位,在戏剧舞台上呈现出“这一个”独特的艺术形象。鄢陵豫剧二团金凤的扮演者闫秋霞,表演沉稳大方,不温不火,唱腔韵味浓郁,收放自如,尤其能够着意雕塑剧中人物机敏、善良且又刚毅、坚韧的性格,纯朴自然,亲切可人。襄城县越调剧团圆圆的饰演者牛芳扮相庄重大方,表演张弛有致,动静适度,唱腔细腻规范,吞吐含放运用得体,尤其在气质方面,高雅脱俗,体现出一种内在之美,悲剧之美。反派人物也非常出彩,禹州市豫剧团的孙志成和襄城县越调团的赵少阳分别扮演的剧中人物天福和蔡包,均能做到意到神随、分寸适度,表演夸张而不浅陋,唱腔油滑而不卖弄,很好地完成编导赋予的任务,并又有所创造,有所发挥。从整体演出效果看,县(市)剧团确实出乎大家的预料,许多演员的唱腔是那样迷人,表演是那样传神,可谓流派纷呈,各有千秋。颜永江、方水泉、方爱枝这些大家和老演员不说,像长葛团的鲁高其(饰刘备)、张合伟(饰赵云)、张德昌(饰张飞)的唱念做打,禹州团程金红(饰陈兰)的秀美灵动、赵全民(饰支书)的豪气满怀,鄢陵一团王笑笑(饰秦王)的器宇轩昂、宋俊英(饰春姐)的清纯靓丽,二团陈巧真(饰金兰)的俏丽多姿、闻孝文(饰二能)的诙谐精明,襄城县团三个不同时期潘志强的扮演者张垒、张晓辉和孙克强的纯朴稳重、精明强干和激情澎湃等都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也让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有些演员虽然戏份不多,但一举手、一投足、几句唱、一段白就能使人感受到其不凡的功力和才华。更为重要的是,县、市剧团和文化主管部门领导普遍劲头十足,思路清晰,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在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指引和党委、政府支持下抓好新剧目的创作和演出,把戏剧事业推向新的高峰。作为许昌戏剧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和龙头,许昌市戏曲艺术发展中心和桑派艺术中心的剧目生产与人才培养成绩更为突出。仅就这次大赛演出的剧目看,《驻村第一书记》已作为河南唯一入选剧目在2020年全国基层戏曲院团网络会演中亮相,《丑娘》在河南省第八届黄河戏剧节获银奖后,经过认真加工修改质量进一步提升,这两个戏都将参加即将举办的河南省第十五届戏剧大赛的角逐。曲剧《百花谷》也曾参加过全省扶贫题材剧目巡演。桑派艺术中心的《撼天情》已获河南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并进京汇报演出。在这几部戏中,不仅王惠、汤玉英、任宏恩、常俊丽、马慧英、刘林兴、李建中等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有出类拔萃的展示,市戏曲艺术中心的中青年演员张轩、王晓静、刘小景、张勇军、尹静、魏麦云、徐慧敏、朱朋博等和桑派艺术中心的袁娜娜、季洪波、张水英等也都以优美的唱腔、出众的表演、良好的台风,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级导演黄力杨多才多艺、硕果累累,音乐设计赵旭峰、董国政、孙保鲁,舞美设计李建甫也非常令人瞩目。两个中心的戏剧舞台综合表现力也有较大提高,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上,在对舞台空间的发掘利用上,在音乐、表演、舞美的综合体现上,在现代舞台科技声光电的有机配合上,都充满了新的活力,达到了新的高度,使每一部作品都成为精美的画卷。

许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前夕举办的全市第八届戏剧大赛剧目是丰富的,风格是多样的,唱的是时代的主旋律,展示的是戏剧创作的新成果。希望这些剧目在今后的演出中,不断加工提高,打磨锤炼,使之更成熟、更精致、更完美,成为舞台上能够长期保留的作品,带给人们更多、更美的艺术享受和前进力量。

许昌市第八届戏剧大赛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是全市戏剧工作者努力的结果,更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的结果。他们把举办和参加大赛,出戏出人,提高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强文化强市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有些领导全程参与,精心指导,给戏剧工作者极大鼓舞。

既然是比赛,就要有名次。艺术比赛没有绝对化的完美衡量标准。因此,获奖名次先后仅是相对而论,绝非准确无误,更非胜败之别。所有参赛者都毫不例外地为繁荣戏剧事业做出了贡献,所有参赛剧目都毫不例外地有可取之处。大赛只是促进戏剧改革与提高的一个重要手段,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和广大戏剧工作者,一定要巩固与发展这次大赛取得的丰硕成果,在新形势下坚持改革创新,有计划、有重点、有措施地搞好剧目生产,大力培养后继人才,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

最后,针对今后戏曲事业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供商榷。一是要把剧本抓扎实,剧本是一剧之本,也是戏剧演出的基础,没有相对成熟的剧本,要抓出精品是不可能的。二是剧目生产要兼顾参赛和演出,尤其是县(市)级剧团,排演一个新戏各方面的投入都很大,绝不能为参赛而参赛,事后束之高阁,造成浪费。三是在现代剧目尤其是英模人物戏的创作中,要注意避免表面化、简单化、脸谱化,要千方百计赋予主人公富有感染力的戏剧动作,塑造有生活质感的英雄形象。四是重视传统剧目的加工整理,为剧团提供更多观众喜爱、能够常演不衰的“吃饭戏”。五是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大戏曲后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尤其要采取灵活政策,疏通艺术团体进人的渠道。

2020年9月13日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