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作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新闻 >  艺术创作

一曲当代共产党人的赞歌

时间 :2020-11-30 10:21   作者:河南日报客户端 贺宝林   阅读次数:

“你是个官却不像个官,你与俺老百姓心心相连。进山沟,驻乡间,双脚走遍黄河滩。十年漫漫扶贫路,你是俺老百姓的一座山……”由中共范县县委、河南影视集团联合打造,许昌市戏曲艺术发展中心、范县四平调剧团联合演出的大型现代豫剧《驻村第一书记》经过两年多的创作,搬上了舞台,并由河南省文旅厅推荐给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2020年全国基层戏曲院团网络会演。

豫剧《驻村第一书记》以2016年度“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获得者、原河南省扶贫开发办副巡视员吴树兰的扶贫事迹为素材,塑造了一个驻村第一书记吴玉兰形象,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大境界、大情怀、大格局。

《驻村第一书记》塑造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共产党人形象。吴玉兰的不忘初心体现在她十年如一日地奔走在扶贫一线,特别是她第三次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时,不顾身患多种疾病,将一个昔日贫穷落后的滩区小村变成一个国家级科技示范村;也体现在她始终把自己当成一滴水汇入人民的海洋。她在驻村期间,主动上门认孤独老人当大哥,像慈母一样关心村里的孤儿,把自己的工资全部拿出来资助贫困大学生;还体现在她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通过辛勤劳动不仅改变自己,同时还要去改变千千万万人的贫穷命运。她亲手帮村民碎饲料、挖水塘,为了看望偏远山区的村民,她忍着滑膜炎带来的剧痛攀爬山路,最后把护膝带都跪得稀巴烂。

该剧塑造了当代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形象。吴玉兰继承了我党实事求是的光荣传统,她到黄河滩区驻村后,没有急着去找赞助、上项目,而是先挨家挨户进行走访,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摸清了村里的现实情况,也掌握了村民的思想状况。然后她依靠党组织凝聚人心,统一认识,从滩头村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奶牛养殖业。接着又帮助村民筹集资金,申请扶持贷款和到户增收项目,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在奶牛养殖成规模后,她又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积极向国家申请“固沼随一体化”项目,用养殖产生的牛粪生产沼气替代传统的燃料,再用沼渣生产有机肥发展绿色农业,成功实现升级产业。待滩头村富裕之后,她又谋划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万亩荷花游”项目,进一步增强村民的“造血”能力。

该剧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面对疾病,她敢一往无前;面对灾难,她敢主动承担;面对挫折,她敢坚持到底。在她结束前两次扶贫之后,已临近退休的年龄,组织上决定让她回到机关工作。但她却多次向上级提出申请到滩头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并担任范县的扶贫顾问,继续探索滩区的扶贫路子。当村民不按科学方法喂养导致大批奶牛意外死亡时,面对村民的损失和无奈、担心和指责,吴玉兰主动承担责任,把郑州的房子抵押出去补偿村民的损失。吴玉兰以她的坚忍执著和担当精神,最终为滩头村的进一步升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吴玉兰追求的目标不是仅仅让一人一地富裕起来,而是去探索不同地域的扶贫模式。她在平原的大吴庄扶贫,主要措施是建学校、种植大棚蔬菜、发展电商,大吴庄最后成了全国文明村;她在山区的西王楼扶贫,主要措施是发展山地养殖、种植中草药、扩大手工制作,西王楼最后成了全国产业示范村;她在滩区的滩头村扶贫,主要措施是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打造乡村旅游、扩大优质农产品外销,滩头村最后成了国家级科技示范村。更为可贵的是,吴玉兰用日记的形式记录扶贫的过程,思考扶贫的问题。吴玉兰撰写的《驻村日记》《进山日记》《入滩日记》手稿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永久收藏。

吴玉兰退休之后,在母亲的挽留、女儿的不解中,毅然踏上第三次驻村扶贫之路。剧中最能体现吴玉兰信仰之坚、信仰之美的是她两次面对黄河抒怀。第一次是在牛死之后,她并没被困难吓倒,内心深处首先想到的是党对她多年的培养,她必须承担起所有的责任,特别是她回忆起自己的成长过程时,更深切地感受到,没有党的培养就没有她的一切。正是对党的敬仰感激之情,让她再一次坚强地站立起来。第二次是在精准扶贫成果展上,看到村民全部实现脱贫的动人场面,她站立在黄河岸边心潮澎湃,特别是当她听到儿童背诵的诗句“范县民情有古风,一团和蔼又包容。老夫去后相思切,但望人安与年丰”,其内心激起的情感更是如澎湃的河水一泻千里。

追求一个没有贫穷的社会始终是人类的共同梦想。豫剧《驻村第一书记》以其题材的典型性、事件的逻辑性、情感的真实性、舞台的诗意性,传递出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诠释了党和国家的脱贫攻坚政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