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市文广旅局“四个着力”抓好乡村文化振兴

时间 :2019-09-09 15:57   作者:   阅读次数:

近日,市文广旅局按照省市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和市委市政府要求,结合行业特色优势,转换思维方式、认真研究谋划,激活乡村振兴内生活力,将从四个方面着力抓好乡村文化振兴,为全面推进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贡献文化旅游力量。

一、着力抓好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确保明年8月底前全市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按照创建要求实现全覆盖;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资源,持续抓好特色文化分馆建设,继续开展舞台艺术送基层、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等文化进基层活动,并实行图书流动服务,用先进文化统领基层精神生活;推动乡村文化服务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推进乡村文化供给、数字化建设,继续打造“百姓文化云”、“国家公共文化云”数字服务平台,方便百姓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自由选择、反馈需求、按需点单,实现乡村公共文化“订单式”、“菜单式”服务,全面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

二、着力抓好文艺创作及展演,持续丰富乡村文化产品供给

围绕乡村题材创排一批反映基层优秀干部、脱贫攻坚、廉政建设和加强乡村文明建设的戏剧、歌曲、小戏小品,力争多出精品,加紧创排戏曲《大村官》,争取9月中旬与观众见面,继续打造《燕振昌》《生日泪》《百花谷》等深受基层干部群众欢迎的精品剧目,不断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需求;建立完善文化下乡活动效果反馈机制,引导文化企业采取个性定制、精准营销、网络共享等模式提供个性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让文化下乡赢得基层群众发自内心的喜爱。

三、着力抓好乡村旅游建设,进一步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积极推进实施《2019年许昌市乡村旅游示范村镇培育实施方案》,围绕重点培育的禹州市鸠山镇、襄城县紫云镇和16个独具特色的传统古村落、民俗村、特色文化村,集全市之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充分发挥示范村镇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健康发展;建设一批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特色农产品基地,指导帮助开发推广一批以粉条、腐竹、豆腐、中药材、花草健康饮品为代表的特色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在持续开展张家庄槐花节、闵庄杏花节、唐韵园林樱花节、首山油菜花节、雷洞蟠桃采摘节等节庆活动基础上,为每个示范村镇策划包装1-2个有市场影响力的特色活动;在示范村镇“美丽乡村”摄影大赛评选基础上,举办优秀作品巡回展,并通过各类新媒体开设宣传推介专栏,扩大示范村镇旅游形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开展招商引资,在示范村镇打造特色民宿和旅游项目;实施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工程,开展“解说员、管理员、服务员、业务员、炊事员、宣传员”等“六大员”技能培训,组织乡村旅游负责人及经营从业人员到外地实地考察学习,增强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能力。

四、着力抓好文旅扶贫,进一步巩固“智志”双扶成效

面向全市贫困村开展“结对子、种文化”志愿服务活动,通过送文化、送技能、送演出、送讲座、送展出等形式,开展教育培训、知识宣讲、文体活动等,帮助贫困村组建群众业余文艺队伍,打造乡村文化品牌;探索“文化+”扶贫模式,通过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农产品”等形式,帮助贫困村做好“文化+”发展规划,促进文化优势资源转变为特色经济资源;持续完善“三带两加”旅游扶贫新模式。“景区带村”模式:以景区景点为依托,带动贫困村开发乡村旅游,贫困户开办农家乐、从事旅游经营服务和旅游商品产销,形成“景区+村+农户”扶贫模式。“公司带村”模式:采取政府扶持、企业经营、农户参与的方式,带动贫困户实现脱贫。“节庆活动带村”模式:通过举办富有乡土乡情和本地特色的系列节庆活动,带动贫困人员脱贫致富。“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鼓励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增收。“农家乐+农户”模式:由农家乐与贫困户签订供应协议、安排人员就业,带动贫困户增收;利用市县电视台、局政务网、微信公众号及新媒体平台,立体宣传报道乡土文化特色和乡村旅游扶贫工作,营造脱贫攻坚良好氛围。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