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产业发展

钧都禹州:一把泥土赛黄金

时间 :2024-08-27 15:44   作者:   阅读次数:

钧瓷作为中国的一张特色名片,延续至今已有千百年的历史,在世界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许昌禹州位于河南中部,因大禹治水有功获封地而得名。自元代起,此地开始生产钧瓷,到北宋末期达到鼎盛,也因此被称为钧都。
北宋末年,这里成为皇家垄断的窑厂。生产的器物,以花盆盆托、礼器等陈列类器物为主。钧瓷釉色崇白尚蓝,这也符合了当时上层社会、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审美取向,契合了他们的生活情趣。
现存的宋钧官窑遗址,始建于宋徽宗时期,原是专为皇家烧造宫廷用品的官办窑场,迄今已有900多年历史。该遗址共有三个窑炉,分别是双火膛窑炉、倒焰窑炉和残损严重被回填的窑炉,三个窑炉呈“品”字形分布,彼此间有巷道连同,共同构成了钧瓷生产制作的作坊区。
宋钧官窑遗址1964年被考古工作者发现,1973年-1974年对该遗址进行发掘保护,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神垕镇是钧瓷艺术的发祥地,这里汇集了大大小小钧瓷生产企业和作坊400余家。
神垕既有秉乘天地之灵气的大龙山、风翅山特有孔雀岩、豆腐石、玛瑙岩、虎皮绿的名贵矿石和独特的土质,这些都属不可再生矿物。还有流经富含釉质矿藏宝地的颖河水,成就了禹州钧瓷的盛名。
神垕镇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孔家钧窑”。孔家钧窑的掌舵人孔相卿是钧瓷界公认的领军人物,从事钧瓷艺术研究40余年来,他研究、整理了北宋钧瓷的传统工艺方法,论证了釉色形成的理论依据,创立了当代钧瓷的制作工艺体系,为当代钧瓷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窑变”一直钧瓷企业最难以掌握的不确定因素,坊间一直有“十窑九不成”的说法。其实就是材料制备、生产、烧成等工艺环节中受到一系列物理、化学的影响,极难烧造出精美的钧瓷,也正是因为难,所以才使得“窑变”成为钧瓷的最大卖点。
孔相卿利用现代科学理念来探索钧瓷“窑变”规律,通过发明推广气烧钧瓷梭式窑炉,逐步破解“窑变”之谜,结束了靠天吃饭、靠运气烧窑方式,成功复制出了历史上多种名贵的釉色。
“钧瓷对世界陶瓷的最大贡献是发明了铜红釉,结束了青白瓷一统天下的历史,为世界陶瓷增添了色彩。”据孔相卿介绍,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系下烧制成功铜系青蓝釉、铜系金红釉,这是继铁系青蓝釉、铜系红釉之后,革命性地将钧瓷色彩、钧瓷色系为人类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境界。
“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钧窑是当时的五大名窑之一,与汝窑、官窑、哥窑、定窑等齐名。现如今,钧瓷依然是世界名贵的陶瓷之一,具有极高的鉴赏、收藏价值,因此成为了鉴赏收藏家、豪门、富商们争相收购和馈赠贵宾的高档名物。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