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 黄东升
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谋篇布局、指向导航,既有高瞻远瞩、胸怀全局的思想气魄,也有脚踏实地、道器兼用的实践考量,彰显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强烈的文化担当、深沉的文化情怀,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河南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必须在学习宣传贯彻上先行一步、走在前列。
坚持不忘本来,持续拓展河南文化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结历史的文化积淀、联结古今的文化纽带,既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深刻思想启示,也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精神动力。巩固河南文化大省的优势地位,既要做到不忘本来,也要做到不吃老本。一是拓展“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探源路径。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夏文化研究为载体,围绕农业起源、文明起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等重大课题,集中力量考古攻关,深化研究阐释,力求取得原创性、突破性成果。推出文明探源·仰韶文化、早期中国·夏商文明、盛世气象·巍巍国都、大河安澜·治黄史迹、天地之中·历史建筑、赓续传承·红色精神文物主题游径,让游客在行走河南中解码“何以中国”。二是开辟“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博课堂。统筹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和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河南段等重大项目。积极推动仰韶文化遗址联合申遗,支持巩义宋陵、安阳高陵、西水坡遗址等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着力打造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安阳世界级大遗址走廊。高标准建设河南省博物馆群,提升郑州百家博物馆和洛阳“东方博物馆之都”建设和展示水平,打造中华文明连绵不断的探源地、实证地、体验地。以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为载体,精心设计历史文化研学旅行营地、精品研学课程,为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提供文博课堂。三是开展“行走河南·读懂中国”非遗计划。实施“非遗点亮”计划,开展“非遗进社区、进景区、进民宿、进研学基地”行动。通过政府支持、社会扶助、市场引导方式,以及活动展示、赛事评比、专项培训手段,加强非遗传承人和非遗项目保护。加快河南省非遗馆项目建设,支持各地“非遗工坊”“非遗小镇”“非遗街区”建设与改造。提升淮阳太昊陵庙会、浚县春节庙会、宝丰马街书会等传统民俗活动,让非遗文化活起来、热起来。
坚持吸收外来,积极推动对外文化交流。中原文化具有明显的包容性、融合性,从满天星斗到一月独明,从王师北定到衣冠南渡,中原文化逐渐在内向吸纳、外向传播中走向成熟。这也历史客观地印证了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一是建平台、办活动。继续办好“世界古都论坛”“大河文明论坛”“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参与承办“感知中国”“文化中国”等国家级文化交流项目,加强国际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让世界不同文明、各色文化在中原大地汇聚、交流、融合,实现“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二是走出去、引进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外交流合作三年提质计划”,加强文化领域对外交流合作。参与“欢乐春节”“中国节日”等文化传播项目,推动中原文化对外传播。大胆吸收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文化演出等领域引入更多国外优秀文化产品,从文旅层面推动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洛阳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举办河南入境游产品设计推广工作营,邀约重点客源市场文化旅游机构、旅行商、媒体代表等赴豫踩线,打造深度游、定制游、研学游等多元化产品体系。三是树品牌、讲故事。以文物、汉字、功夫、豫剧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重点,持续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按照一个产品体系、一个营销体系、一个交通体系布局,整合串联郑州、洛阳、开封等优质文旅资源,把郑汴洛打造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用好“老家河南”新媒体矩阵,持续办好全球文旅创作者大会,讲好黄河故事、河南故事,推动中原文化走向世界。
坚持面向未来,致力建设文旅强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时代发展进程中不断完善的文化。大力推进河南兴文化工程,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向纵深发展。一是改革重塑强动能。积极适应新时代文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在改革创新中谋求高质量发展。按照“新型科研机构”定位,加快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塑性改革。按照“院团合一、学演结合”思路,积极稳妥推进省直国有文艺院团融入艺术院校,为河南文物考古和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提供良好的体制机制保证。二是推陈出新兴文化。邀请文化创意、设计运营等领域优秀团队来豫开展文旅合作,落地非遗空间、特色街区,打造非遗文旅村、非遗旅游线路、非遗康养村。抓好河洛文化、宝丰说唱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太极拳履约等重点工作。大力实施豫剧振兴工程、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艺术名家推介工程,持续打响河南戏剧品牌。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乡村文化合作社、城市书房等建设,打造文化和旅游主客共享服务新空间。三是多元融合促转型。
坚持创意驱动、美学引领、艺术点亮、科技赋能、跨界融合,大力促进休闲游、演艺游、美食游、研学游等文化旅游新业态发育成长。着眼固强补弱、接短续长,持续加大数字文化产业、动漫产业、文化创意、新型演艺娱乐、剧本娱乐行业等新型文旅业态培育力度。推进黄河古都、太行云天、生态伏牛、红色大别四大旅游公路建设,打造并创建4个以上旅游公路示范县、400公里以上“公路旅游”特色路、2000公里以上旅游公路,构建覆盖全省的“快进慢游深体验”旅游公路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