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新闻 >  非遗保护

许昌市非遗代表性传承项目积极助力文旅融合深度发展

时间 :2022-10-27 08:32   作者:   阅读次数:

许昌市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其中,国家级代表性项目钧瓷烧制技艺、禹州药会、许昌越调3项,省级代表性项目禹州中医药加工炮制技艺、河街腐竹制作技艺、禹州剪纸等43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杨志、任星航、孔相卿、苗长强、毛爱莲、朱清山、袁秀莲7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72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1家;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4家,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4家,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传承基地2家;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展示(传习)馆12家,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展示(传习)馆12家。

市非遗保护中心积极打造“景区里的传习所”。近年来,许昌市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促进非遗项目与景区的深度融合,许昌市非遗保护中心指导省级非遗项目张氏古法传统手工制香技艺传承人张书芳与灞陵桥景区签订常驻合同,在景区内建立古法传统手工制香技艺传习所,使游客朋友在欣赏灞陵风光、聆听三国故事期间,可以走进张氏古法传统手工制香传习所,体验传统手工制香技艺、学习香道文化。张氏古法传统手工制香传习所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总投资100余万元,展出制香技艺工具、原料等实物300余件。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书芳长期携徒弟在传习所开展宣传展示活动,每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更是中小学生寒暑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打卡地。张氏古法传统手工制香技艺依托灞陵桥景区拓展了发展空间和宣传渠道,同时为灞陵桥景区增添了文化内涵底蕴,双方强强联合为非遗进景区深度融合提供了成功实践案例。

魏都区文广旅局积极推进非遗进景区。魏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魏都区文广旅局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魏都区文广旅局挖掘优势资源,丰富体验内容,将民间艺术和文化资源融入到曹魏古城、曹丞相府等精品景区中,丰富景区体验内容,提升旅游品位,魏都区张氏根艺、传统葫芦烙画、传统绳结技艺等非遗项目,多次在曹魏古城、曹丞相府等景区以“旅游+民俗文化”形式进行展演,给非遗传承人及从业者提供展演平台,提升景区文化内涵,推动非遗资源与景区有机结合,为深化文旅游融合发展、提振旅游消费做出了积极贡献。魏都区依托喜根根艺博物馆、刘培传统葫芦烙画等非遗项目,积极打造非遗研学游、体验游等新型旅游业态,为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开辟了新方向。

鄢陵县文广旅局打造“以花招商、以花旅游”新品牌。鄢陵县素有“花县”“花都”之称,尤以蜡梅著名。鄢陵蜡梅又称黄梅、香梅,因花型大、蜡质厚、花期长、香味浓,被列为蜡梅科属之上品。其栽培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有“鄢陵蜡梅冠天下”之美誉。鄢陵蜡梅其名闻天下,不仅因其栽培历史悠久和数量众多,还在于其品种优良与盆景造型绮丽多姿著称,盆栽古桩蜡梅尤为珍贵。

近年来,鄢陵县非遗保护中心积极推进省级非遗项目“鄢陵古桩蜡梅盆景制作技艺”走进鄢陵景区,让众多游客在唐韵小镇、花博公园、五彩大地等景区感受到了鄢陵古桩腊梅的精美,成功打造了“以花招商、以花旅游”新品牌。

下一步,许昌市将积极推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方面下功夫,持续推动文旅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在“非遗+景区”“非遗+研学”“非遗+民宿”“非遗+文创”等模式上做好空间和内容上的融合。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