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长度不足两厘米的微型鸟雕像,居然入选“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这件微型鸟雕像距今约1.35万年,出土于灵井“许昌人”遗址,它的发现将东亚雕塑艺术向前推进了8000多年。
在许昌博物馆的“许昌人”展厅内,可以看到“灵鸟”的图片及翔实的文字介绍。“‘灵鸟’穿越万年而来,向世人展现了远古许昌人的聪明才智和雕刻技巧。”许昌博物馆保管部主任陈文利说。
灵井“许昌人”遗址出土的“灵鸟”
“灵鸟”栩栩如生,出土于灵井“许昌人”遗址
鸟身线条简洁流畅,形态完美……在许昌博物馆的“许昌人”展厅内,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人们可以全面认识并了解“灵鸟”。
“灵鸟”的发掘者、考古学家李占扬教授是“许昌市荣誉市民”。2007年,他在“灵井遗址”发现的距今10.5万年至12.5万年的“许昌人”头盖骨化石,填补了中国古人类进化的空白,对研究东亚古人类演化和中国现代人起源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灵井鸟雕”是2009年在灵井“许昌人”遗址后续发掘中被发现的。
“灵鸟”用中等大小哺乳动物的一块肢骨残片雕刻而成,长19.2毫米、宽5.1毫米、高12.5毫米。鸟的一侧呈黑褐色,另一侧呈古铜色,形体粗壮,短头,有圆形的喙及长尾,很可能属于雀形目。史前艺术家没有刻意雕刻这只鸟的双腿,而是将其安放在底座上。这件鸟雕具有超大的尾巴,是为了防止被置于平面上时向前倾斜。
“灵鸟”出土后,李占扬教授和来自中国、法国、以色列等国的研究人员一直孜孜不倦地对其进行探索。日本东京大学和美国贝塔碳十四测年实验室对与“灵井鸟雕”同层出土的烧骨与半成品进行测年,32个样品的年龄平均值为距今13500年。它的发现将东亚雕塑艺术向前推进了8000多年。此前所知中国鸟类雕塑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其绝对年代距今6000年至5000年。
研究人员通过显微镜和显微断层扫描分析,发现“灵井鸟雕”使用了研磨、琢削、刮削、切割4种雕刻技术,在物体表面留下了68个微小界面。“灵鸟”雕刻艺术高超,手法精湛,鸟身线条简洁流畅,形态完美,静中富有动感。翅膀部位刻线寓意羽毛,非常细致,栩栩如生。
李占扬教授称,灵井鸟雕的足部前后两端刻有对称的凹槽,形成很平的底座。如果将鸟放置于平整的面上,可以平稳站立且能让它转动,说明当时人类已熟练掌握重心平衡的原理。
2020年6月11日,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杂志发表了李占扬团队的这一重大研究成果。“灵井鸟雕”是东亚地区迄今所知唯一的动物站立在基座上的旧石器时代雕塑作品,在雕刻技术和艺术风格上不同于在西欧和西伯利亚发现的其他文物。这填补了东亚雕塑起源旧石器时代所缺失的证据链条,并确定了一个长期未知的原始艺术传统的源头。
“许昌人”展厅,再现“许昌人”的生活环境
2007年,许昌灵井遗址考古发掘出一块古人类头盖骨化石,震惊世界,被命名为“许昌人”。2007年到2008年,该遗址共发现“许昌人”头骨化石28块,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人员反复研究,复原出完整的“许昌人”形象。其主要特点是:眉脊较凸,前额低平,枕突隆起,骨壁较厚。
在许昌博物馆一楼的“许昌人”专题展厅内,参观者可以看到“许昌人”头盖骨化石的复制品以及被复原的“许昌人”形象。那么,远古“许昌人”究竟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灵井一带有多处泉眼,泉水滋润着大地万物,植物繁茂,果实累累,吸引了各种动物。“许昌人”就在这样优越的自然环境中狩猎、捕鱼、采集、制作石器和骨器,孕育了古老的文明。该展厅布置了植物、动物以及泉水的模型,再现了植被茂密、泉水清冽的“许昌人”生活场景。
灵井遗址出土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属于典型的北方动物群,主要是食草动物和杂食动物。这些动物成为“许昌人”重要的衣食之源,也是制作骨器的主要原料。“许昌人”展厅内展示有鹿角化石、大象腿骨化石、兽牙化石、大象臼齿化石等,说明这一地区在远古时期就十分适宜物种生存。
远古时期的“许昌人”过着群居生活,尝试打造各种锋利的石器、骨器作为生产用具,以获取更多生活物资。灵井遗址是国内出土文物最丰富的旧石器遗址之一,出土的石器有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雕刻器、石球等,种类丰富而独特。
骨器顾名思义就是骨头制品,包括动物的骨、角、牙制品。原始人类时期发达的狩猎业和畜牧业,为骨制品的问世和流行提供了条件。据考古资料记载,骨制品的历史源远流长,与石制品、木制品一样,同属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生产、生活用品。
“灵鸟”采用哺乳动物肢骨残片雕刻而成,雕刻前骨头经过加热处理。艺术家精心制作,在较小的物体上实现惊人的平衡和美丽。
在民间,鸟是吉祥的象征,“灵鸟”雕像的出现,可能寓意古代居民祈盼像鸟儿一样展翅高飞、无忧无虑地生活,同时也可能是古人类图腾崇拜观念的反映。
许昌人”遗址文物保护利用设施展厅以“灵鸟”外形为设计元素
建起展厅保护遗址,展厅外观酷似“灵鸟”
灵井“许昌人”遗址位于许昌市建安区灵井镇西部,是我国首次发掘的以泉水为中心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在“许昌人”遗址,相继出土了3万多件石器、骨器和动物化石。其中,“灵鸟”是东亚地区迄今所知唯一的动物站立在基座上的旧石器时代雕塑作品,将东亚雕塑艺术的起源提前了8000多年,它被列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
“灵鸟”凝结着“许昌人”的艰辛创造,散发着远古先民的智慧之光,承载着人类文明的珍贵记忆。
为做好遗址的保护、展示、宣传、利用工作,许昌市政府将灵井“许昌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纳入《许昌市2015—2030年城市总体规划》,许昌市文广旅局将其列为许昌市“十三五”重大文物保护利用项目。
2017年6月,灵井“许昌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指挥部成立,灵井“许昌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随后正式启动。
如今,在灵井“许昌人”遗址,一座以“灵鸟”外形为设计元素的公园主体已经完工,这是“许昌人”遗址文物保护利用设施展厅。该展厅的外形拥有“灵鸟”的特征,远看低矮消隐,近看则有灵动飞翔之势,具有湖水之上“灵鸟”飞翔的美好意境。
一只“穿越”万年的灵鸟,让我们窥见了远古时代人类的智慧之光,感受到了许昌大地古老厚重的人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