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天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新闻 >  文博天地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鸡首流盉:2000多年前的“调酒神器”

时间 :2022-09-01 16:33   作者:   阅读次数:

鸡首流盉 资料图片由许昌博物馆提供

战前壮行要喝酒,战后庆功也要喝酒,祭祀要奉酒……在古代,酒是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所有重要场合都需要喝酒。

那么,酒量不好怎么办?于是,古人就制造了一个“调酒神器”——盉,用水来调和酒的浓淡。

在许昌博物馆内,就珍藏着一件鸡首流盉,它穿越2000多年的时光,向我们展示了古代酒器的精美。

盉是古人制造的“调酒神器”

在许昌博物馆二楼展厅,有一件汉代的鸡首流盉(hé),它造型优美,形制古朴。在许昌博物馆保管部主任陈文利的讲述中,我们了解到此鸡首流盉通高17.5厘米,重约1300克,有盖,短颈、溜肩、鼓腹,器腹设鸡首状流和短柄,下承三矮状马蹄足。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了:盉到底是什么东西?

陈文利说,盉是青铜礼器的一种,从商代到战国都有。商晚期和西周时期尤其盛行,春秋中后期逐渐消失。盉的形制较多,一般是深腹,圆口,有盖,前有流,后有鋬或柄,下有三足或四足。

盉的主要功用是酒器,王国维在《说盉》中称:“盉之为用,在受尊中之酒与玄酒(水)而和之而注之于爵。”意思是说在进行祭祀时,将尊中的酒倒入盉中,加以水调味(调节酒的浓淡)。另外,盉也可以当水器,这时的盉承担了匜(古代清洗时浇水的用具)的角色。凡祭祀之先,用盉浇水洗手,以示对祖先和神灵的崇敬。
“还有一种说法,盉也是调酒器,作用大概类似后来西方的潘趣酒碗,或者鸡尾酒罐。”陈文利说,古人把酒与水置于盉中调匀,然后斟于杯中。

据学者们的说法,我国早在二里头文化时期就已有青铜盉了。不过那时的盉流短,置于器顶。因为这样倒酒很不方便,所以很快就被淘汰了。现在所见商中期以后的青铜盉,流大多斜置于器侧肩部。

早期的盉为了方便注水,也没有盖。商代以后大多加盖,而且纹饰也玩出了许多花样,有鸟形、蛇形、兽形等。

秦汉之际,盉的用途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由以前的调、温酒功能俨然变成了一种煮酒器。这时提梁变成了侧装中空的把握,还可以加装木柄,三足依然存在。

和酒有关的青铜器占比很大

中国古代青铜器,和酒有关的,无论从品种还是数量上来说,占的比例都非常大。例如,殷墟妇好墓的随葬礼器就有200件,以酒器为主,占70%,品类有角、斝、盉、觥等10余种。

“商周时期酒器不仅品种繁多,而且分类细。”陈文利说,容庚、张维枝的《殷周青铜器通论》把先秦时期的酒器分为三类:煮酒器,或称温酒器,包括爵、角、斝、盉等;盛酒器,包括尊、觥、彝、卣、壶等;饮酒器,包括觚、觯等。

想必大家听过《送别》里面的一句歌词,“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个“觚”是一种古代的酒器。最初见于商代早期,盛行于商周时期。觚往往采用青铜制作,形状细长,口部和底部都呈喇叭状。

大家是不是只听过公爵、男爵,没想到这酒器也有叫“爵”的?爵往往是三足、大腹、有把儿、素面或饰有各种图形的敞口酒器,多用来饮酒,也可以拿来温酒。爵其实还真是器如其名,它正是君王用其赐酒给臣下用的酒器,而且往往是一些贵族阶层才能用。“加官晋爵”也由此而来。

实际上,酒这个字,从字面上看就是把“水”装在“酉”中。“酉”在上古时期实际上就是“酒”,在甲骨文、金文中酉是象形字,它的写法就像是一个盛酒的坛子。

酒在中国古代是作为维系礼制、礼法、礼仪的一种具有象征性作用的物品。上至国家祭祀,下至边地乡礼,酒都不可少,用多少,怎样用,谁来用,都有严格的规定。所以,古代酒器繁多,就不奇怪了。

鸡首造型,与古人崇鸡有关

众所周知,我国的版图从地图上看,就像一只跃然纸上的大公鸡,昂首挺胸、形神兼备,屹立于世界东方。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明代大才子唐寅在《画鸡》一诗中,用白描的手法惟妙惟肖地描写了一只英雄气十足的大公鸡的形象。这首广为流传的佳作,不仅是对大公鸡的赞美,也表达了自古以来人们对鸡的喜爱之情。

“鸡首流盉的鸡首造型,也恰恰反映了古人崇鸡的文化现象。”陈文利说,在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很早就出现了崇鸡文化。新石器时期的许多遗址都发现过家禽鸡骨,说明当时人们已经能把野雉驯化为家鸡。

因为雄鸡有司晨报晓的作用,所以雄鸡成了古人崇拜的对象。《神异经·东荒经》中记载:“扶桑山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

在距今5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中期,就有外形像鸡的陶器出现。鸡在古代是吉祥之禽,由于“鸡”的发音与“吉”谐音,公鸡的“公”与“功”、鸡冠的“冠”与“官”、鸡鸣的“鸣”与“名”又是谐音,因此古人常以鸡的形象兆示吉祥、生命、阳刚,也以鸡寓意“功名”或“加官晋爵”。

又如西汉初期韩婴《韩诗外传》中记载了鸡的“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即“文、武、勇、仁、信”五德。

汉代有淮南王刘安“鸡犬升天”的神话,东晋陶渊明在《归田园居》中有“鸡鸣桑树颠”的诗句,最为著名的则是东晋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

从器物的功能来看,最初鸡首实心不通,是一种殉葬的明器,而不是实用之物,鸡首有祭祀意义。后来演变成鸡头可通水、鸡尾变成龙形柄的使用之器,这时的鸡首则有装饰美化意义。再到后来,因实用性强,大批量生产,壶上捏塑的鸡首、龙柄等逐渐消失。

鸡首造型的器具从随葬明器演变为酒器、茶具等生活实用器。唐代以后,随着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鸡首造型的器具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鸡首壶并未随之消失,而是被执壶取代。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